孔子继承周礼,归纳了儒家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艺名列第三。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射礼文化蕴含的德行修养、人际法则、尚武精神,均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是最具活力和仪式感的载体之一。随着儒学兴盛,射礼尤其是乡射礼文化影响了此后2000多年中国人的生活。
虽然清代以后射礼日渐式微,但近年来随着传统箭术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社会上有一些社团兴起了对传统箭术、射礼的研究、复兴活动。北京“控弦司”、南昌“阳明弓道”等社团,因其对射礼仪程、服饰、用具的考据更为严谨,已然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乡射曾有深厚社会根基
射箭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象骨制的一种钩弦用具,古代射箭护具)”,早在《诗经·卫风·芄兰》中,就记载了古代人民射箭技艺普及之早的现象。曹植名作《白马篇》,也用“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一段浓墨重彩描述“幽并游侠子”们潇洒的射艺;类似的还有王维名篇《少年行》名句“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传承人杨福喜表示:“中国在3万年以前就有使用弓箭的证据。事实上,传统箭术在我国古代社会普及度很广,制作技艺也遍布各地。只是因历史原因,现在保存下来的没有几家了。”
北京“控弦司”社团的吉恩煦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一直专注于复原传统礼仪和服饰。目前根据掌握的史料,失传数百年之久的大射礼、燕射礼和乡射礼均能在控弦司得到较高程度的复原。控弦司就是这样一家以高校知识分子为骨干的社团,早在2004年他们就于北京历代帝王庙举办了一场对古代皇室级别“大射礼”的复原,引起一定的关注度和好评。
《礼记·射义》云:“天子以射选诸侯。”这意味着,大射礼只属于皇家等极少数人群。燕射则是宴饮之际的射箭活动。而乡射礼是古代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控弦司负责人之一黄炜林认为:“由于乡射礼长期以来最具民间基础,因此最值得研究、复原。”
江西南昌“阳明弓道”社团同样积极开办乡射礼体验活动,其负责人罗成向记者介绍了乡射礼的仪程:人员包括“主人”、德高望重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众宾”、本地青年才俊组成的“射者”,以及“司射”“执事”等工作人员。
在“阳明弓道”的体验活动中,最富古典特色的是服饰与用具。参与者按各自身份,从“公服乌纱”到“朱子深衣”对号着装。用具则包括“侯”(靶)、“乏”(屏风)、“楅”(礼仪箭架)、“樽”(陶瓷酒樽)、大鼓、古琴、酒水等。一项似乎属于体育范畴的项目,竟然能与古乐、酒文化联系起来。再看乡射礼的仪程:迎宾时的唱名,酬酢、请射、成耦时的相互拜见或敬酒;诱射、初射、再射、终射、撤射等比赛流程后,旅酬、送宾等环节又是一轮敬酒和行礼,配上古琴袅袅的伴奏,让整个射礼在一片优雅、雍容的气氛下进行,所谓“射礼”实至名归。
射礼是一种和谐的交流
射礼淡出中国人的视线久矣,其丰富的仪程很容易让刚接触的人备感困惑。是什么让一项全世界人民大多只用来狩猎、竞技的项目,唯独在中国形成“射礼”这样的文化行为呢?
“孔子说,射以观德。后人又说,字如其人。”黄炜林认为,写字与射箭一样,都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一件事,从中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杨福喜射了几十年箭,他最深的体会就是,射箭能让浮躁的心很快安静下来:“我有时忙了一天回到家里,多累都要去院子里射几箭。射箭时你要摒除杂念、放缓呼吸,射不中也不能急躁气馁,这样心态怎么会调整不好呢?”
古人在研究射礼时,首先重视的就是德行自律。在谈到射礼的胜负时,会大度地表示:“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黄炜林表示:“射礼结束后,一般由胜者为负者斟酒,鼓励他努力精进。在我们传统的竞争观里,失败不是一种惩罚,而是勉励人们来年再战。射礼不存在人和人之间的对抗关系,而是自己对自己的挑战,是一种和谐的交流,让人体验与激烈竞争的区别。这样的胸襟,是把射术、射礼又往上提升了一个等级。”
传统文化的活力与优雅
正因传统箭术蕴含了如此丰富的文化、情操,坚定了“控弦司”“阳明弓道”等社团复兴传统射礼的志向。黄炜林说:“有人说射礼更适合摆在博物馆,但我觉得它大可重新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对调和人际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何况,在宴饮、古琴的气氛烘托中,参加一场射礼比赛,大有古人曲水流觞之妙,这样优雅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民族的特征。”
阳明弓箭社已经在实践的路上走出了一段里程。罗成说:“目前第一家店已经回本。我们不但在筹备第二家分店,还计划建设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户外训练扩展基地。目前参与市民络绎不绝,更可喜的是回头客很多。”在南昌,阳明弓箭社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每遇传统节日,都能在重要的文化景点看到阳明弓箭社举办的乡射礼。
罗成说,虽然弓箭社的盈利情况良好,但他们更看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希望我们的出现能改变以往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沉闷、繁杂、难理解的偏见。在我们这里,中国文化是可以穿在身上的服饰,是悦耳的古琴,是清新的茶,是充满张力的弓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