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下已成为许多家长的“育儿守则”,因此,当宝贝们还在牙牙学语阶段,家长们就忙不迭地将孩子送去学习英语、跳舞、钢琴……这其中,有一小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传统国粹,重在培养孩子的操守和德行。
孩子三岁就国学“启蒙”
家住宜宾城区的王玉林自己是一位国学爱好者,在5年前创办了国学班。也就是在5年前,王玉林刚满3岁的孩子王紫义,就开始跟着爸爸学习国学。
“学国学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德行方面的培养,效果是很显著的。”王玉林说,小紫义很喜欢学国学,6岁时就会写诗了,至今,已写了20多首诗。
王玉林说,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看,学习国学应该趁早,“学国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能坚持下来的却很少。坚持不下来的原因除了受家长经济收入等影响外,主要还是家长和孩子缺乏长期坚持的毅力。”
常怀敬畏“心向往之”
市民陈卫对待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观点,与王玉林不谋而合。陈卫有一个聪明乖巧的女儿,陈卫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孩子学习了国学,“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现在才8岁的女儿,待人接物十分有礼,朋友们都夸赞我教女有方。”
陈卫说,她的女儿在两岁时就开始学习传统启蒙读物,4岁开始系统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后来,女儿又学习了中国舞、围棋、古筝,“这些都是孩子自愿选择的,我从来不强迫她”。
陈卫表示,她并不奢望孩子能成哪方面的“专家”,只是希望通过学习国学,能让孩子不那么浮躁,有真才实学。
现在,只要有与国学有关的社会活动,陈卫都会带女儿积极参加,还为女儿买了汉服。陈卫说,这样做是希望通过一种形式,进而让女儿对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能够“心向往之”,用心去学。
据了解,在宜宾已有很多中小学开设了学习传统文化的课程。教育工作者高家勤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地接受熏陶,养成对民族语言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体悟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培养完美人格的目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