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学院办公楼、宿舍区放上书架,供同学们放置闲置的书、文具,方便同学取用。“雷锋日”前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陈玉秀正忙着将她的公益项目“友善之墙”向全校推开。3年多来,这个体内藏了56根钢钉的女孩参加了大大小小的30多场公益活动,并且“新点子”不断。上个月,她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自己不用的东西送给别人,双方都会有心理障碍。伊朗有面‘友善之墙’,不需要的衣物等,大家便会主动挂在上面,供别人自取。”说起即将向全校推广的活动,陈玉秀介绍了创意的由来,“同学们都有大量闲置的物品,这样岂不是也能提高使用率?”
来自山东的陈玉秀今年大三,一出生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弯。为了能够让她正常直立行走,并不富裕的家庭从来没有放弃过,父母带着她求医问诊,几乎倾尽了所有。因为没钱住宾馆,在找到医院收留之前,她和家人晚上基本都是在桥洞里度过的。在相关机构和好心人的帮助下,她前后做了11次手术,身体内一共打入了56根钢钉。现在,除了剧烈运动时,陈玉秀的生活和正常人基本无异。
“在治病和求学的过程中,我曾得到无数人的帮助,亲朋好友、政府、残联、爱心人士,现在,我也希望自己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别人。”陈玉秀说。
成立社团,到小学做科普讲座、到社区的“希望来吧”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演示物理小实验,组织同学走进老年社区,帮老人们打扫卫生、给老人们煮汤圆吃、陪他们聊天;和小伙伴一起,走进聋儿语训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与有听力障碍、语言障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们在一起,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进入大学的两年多来,她参加的公益活动有30多场。
“姐姐,我腿脚不方便,不能随便走动,每天看到小朋友们下课在操场上奔跑,我都特别难过。”考上南航的陈玉秀在老家山东是个“名人”,众多中小学生尤其是身体有点残疾的学生,都将她当成了心目中的楷模,一有烦恼就会写信向她倾诉,几年来,她收到的信件有1000多封。“每封信都看,每封信都回。”陈玉秀说,上述6年级的小女孩连不会做的数学题都会写信问她。
作为一所理工类的院校,南航理学院的课业并不轻松,为了回信,陈玉秀经常熬夜。“在我看来,如果自己的故事能够激励他人,传播正能量,便是承担起了属于我的社会责任。”陈玉秀说,自己觉得非常开心,一点都不辛苦。
“萌妹子”:宣传汉文化,穿汉服上课800多天
本报讯(通讯员后世凡记者谈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天都穿着汉服,推广汉礼。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王婷婷被称为“汉服女孩”,大二至今,她坚持穿汉服已经800多天。
冬寒尚未消去,走在校园内的王婷婷头挽乌鬓,一身汉服,娉娉袅袅。正当记者惊诧于她穿得太薄时,她笑道,“许多人不知道,汉服也有棉衣的,不冷。”随即,便向记者“科普”起汉服的文化,比如和长辈说完话告别时要先后退一步,再转身,表达对长者的尊敬。
王婷婷对汉服感兴趣,源自大一快结束时,一次偶然上网,留意到与汉文化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之后又看到了汉服的视频,“顿时觉得眼前一亮,这以后就‘痴迷’上了。”王婷婷告诉记者。
借着大二一次英语课上介绍各国服饰文化的演讲,王婷婷第一次在校园内穿着汉服上了课,这一穿便是两年多。
“刚开始穿着汉服在校园中行走时,很多人误以为这是cosplay(用服装、饰品、道具等扮演动漫、游戏中的角色)。”王婷婷说,面对众人的不解和误会,她更坚定了要把汉服穿下去的信心。此后几年里,她成立了校内第一个汉服社团“子不语汉服社”、组织汉服成人礼等。
翻看她的微信朋友圈,“看《明妃传》前,先了解大明衣冠”、“由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对传统文化的感想”等分享文章,加上繁体汉字注解的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活动,配合着她梅花妆的头像,能够感受到她对宣传汉服文化的坚持。“让我欣慰的是,现在走在校园里,已经没有太多人会投来异样的目光,大家也都知道我就是那个‘汉服女生’。”王婷婷笑着说。
已经大四的她计划毕业回家开一家销售汉服、策划汉婚的小店,“现在很多影楼为了方便,把汉服原来的扣子改成拉链,对汉服汉婚礼节的认知也不完备,礼仪上也不够考究。”她说,希望自己带给大家原汁原味的“汉婚”,将汉礼文化宣传得更广。
“女学霸”:2年内国际期刊发表9篇论文
本报讯(通讯员郭瑞芬石逸轩记者谈洁)没有厚厚的眼镜、刻板的表情,穿着粉色长款大衣、留着及肩长发的万颖热情开朗,与人们印象中的女博士形象相距甚远。读博两年来,万颖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9篇。在东南大学举行的“最美女博士”网选中,她成功当选。
“从事数学,可以说是阴差阳错。”1991年出生的万颖告诉记者,考大学时,她最想读英语专业,结果被调剂到了数学专业。憋了一口气的她,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回英语专业。一个学年下来,当她以班级第一的成绩获得转专业资格时,却改变了主意。
“在弄清楚了拓扑学、近世代数等抽象的概念后,心中特别有成就感,而且,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也蕴含了满满的人生哲理。”万颖用微信上的热帖举例,“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
本科毕业的她2012年考入东南大学数学系研究生,由于表现突出,研究生一年半后转博。读博的两年时间内,她一共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5篇,ei论文4篇,其中一篇入选2014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我的研究方向是复杂网络的动力学分析。”万颖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观众鼓掌的最后节奏总会趋同、大雁飞行时总会形成整齐的队列,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复杂网络”,她就是要从这些现象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找出动力学方面的规律,以便于生活中的各项应用,比如国家电网的铺设、无人机在空中的编队等。她被刊用的论文中,提出的新算法更简单直观,为神经网络、复杂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研究思路。
万颖笑道,如今空闲的时间,她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各种文献。不过,别以为她只会研究,“文艺的科研萌妹子”是同学们给她的评价,据介绍,不管是羽毛球还是彩铅画,都是她的强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