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有门槛 得穿着汉服来参加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但闻女叹息。”课本上描述的机杼声,现在的孩子们怕是很难听到了。丝绸,体现了中国人古老的智慧,早在汉代的时候,人们就曾经通过丝绸之路将其带到很多地区,让丝绸成为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功臣”。
在杭州,在漂亮的西湖边,就有一个孩子们了解丝绸的好去处——中国丝绸博物馆。丝博内常设六个展馆,包括丝路馆、蚕桑馆、织造厅、修复馆、中国时装馆和西方时装馆。丝路馆以历代丝绸文物和图片展示了中华五千年高超的丝绸生产技术;蚕桑馆揭开了栽桑养蚕和缫丝的神秘面纱;织造厅呈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染织生产工艺,而中西方时装馆则是世界服装史的时代缩影。六大馆区一脉相连,共同呈现出了一个丝绸的历史世界。
而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或许就是丝路馆中的服饰区了。多种花式繁杂的服装设计,都暗含着哪些玄机?这其中可是大有说道,尤其是中国历代象征皇权贵族等级的服装官戴。“十二章”纹通常指什么?这个问题留给“博物馆小蜜蜂”们先行思考准备。
这一次,为了让孩子更切身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服饰,我们提出了一个小小要求——穿着汉服来看展。每一位报名成功的孩子需自备一套汉服,并在活动当天站在解说台上,讲出自己这件衣服的朝代、特色或是细节故事。
这次有彩蛋
亲手制作扎染作品
和前几期一样,我们这一次邀请了丝博的金牌讲解员小钟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中国古代的服饰故事。小钟老师在大学的时候就加入了汉服圈,毕业后来到了丝博,深入研究华服文化和丝绸艺术。
“我会着重带着小朋友们去丝路馆和嘉兴王店明墓出土的女子服饰展参观,不同朝代的服饰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纹样?都是什么样的人穿?”小钟老师笑着说,“请小朋友们穿着汉服来看展,就是想让他们更能融入这种情景,理解展柜里的服饰,超越时空,和先人们对话。”
为什么小孩子要去了解这些古代服饰知识?“穿上古典服装,了解服饰知识,对孩子气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这些传统文化,会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更有内涵的人。”小钟老师说。
第三期的“博物馆小蜜蜂”活动还藏了一个彩蛋。
丝博的老师们将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扎染”知识,亲手制作一个扎染的作品,还可以带回家留作纪念。扎染,是中国民间独特的染色工艺,用线把将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再进行印染,最后把线拆除。有趣的是,扎结每种花后,哪怕是一模一样的花,染出后却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所以到时候每个孩子做出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