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款款走入百姓家 穿汉服“轧马路”的人越来越多

特别声明: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及时下架内容!

汉服款款走入百姓家 穿汉服“轧马路”的人越来越多 汉服款款走入百姓家 穿汉服“轧马路”的人越来越多

图为:武汉汉服之家活动。(图片由武汉汉服之家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实习生 黄玲 王雯清

神虎有个武侠梦。5年前,他组建了武汉汉服之家QQ群,群内人数达到2000人,每年都会举办两次汉服旅游。

10岁的紫璇穿着汉服,在火车站候车间隙,和奶奶玩起了扑克牌,“她在学校里看到哥哥姐姐们穿,觉得好看,就闹着让我给她买。”她的妈妈笑着说。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楚风社中有不少汉服爱好者,自行购置汉服上十套,社长陈卓将汉服视为个人爱好,和舞蹈、书法等并没有太大区别。

几年前,穿着汉服在街上行走可能会被视作“怪人”,而今,身穿汉服“轧马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汉服穿着逐渐“常态化”。

社交媒体推动汉服普及

8月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和网友芥末相约某快餐店,她身着一件深绿色的褙子,这是宋代常见的衣服样式,会把人的背部显得笔直而修长。5年前,她和学妹穿着汉服闲逛,遭遇了陌生人的误解,“现在路人们都习以为常啦。”芥末的语气轻松而愉悦。

在淘宝平台,汉服相关店铺超过34万家,汉服价格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爆款”频现,一件名为“龙母”的齐胸襦裙售价约900元,月销量达到1600多件。

今年春季,武汉开设了不少汉服体验店,提供汉服租赁和拍照服务。“顾客多是学生和白领,也有小姑娘带着奶奶来试。”街道口一家汉服体验店店长介绍,店面开设于今年3月,她在抖音上发布穿着汉服的短视频,便收获了两千多粉丝,炎炎夏日,单日的客流量达到20人次。

提到汉服普及的原因,汉服爱好者们都提到了社交媒体的作用。抖音里,汉服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到175亿,一则女孩穿着汉服奔跑的短视频获得130万的点赞和3.4万个评论。微博上,话题“汉服”的讨论量达268万,阅读19.2亿,汉服拍摄、发型教程等相关话题也受到关注。

“汉服和社交媒体里其他的流行元素一样,比较适合用来拍摄,在社交媒体上有良好的自我呈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李静解释道。

穿着汉服做更好的自己

交领右衽是汉服的特征之一,因为汉民族“以右为尊”。不同的历史时期,衣服的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用以界定身份、地位和品阶。深衣体现了华夏文化精神,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提到汉服文化,爱好者们侃侃而谈。“古代有‘君子九容’的说法,穿着汉服后,自己的行为修养也会提高。”武汉生物工程学院5年前开设汉服制作选修课,授课老师李燕表示,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有自己的服饰系统,穿着汉服时不会披头散发,还会搭配相应的鞋子,服饰的特点会自觉对穿着者形成无形约束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汉服爱好者不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喜欢汉服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感受其中,不少最后都爱上了传统文化,自发学习书法、古琴等传统艺术。“让自己变成更优秀的人,就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汉服爱好者说。

汉服形制研究存在空间

记者了解到,网络上流传的“科普贴”和爱好者们的口口相传是新人接触汉服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信息庞杂,找到可信赖的资料非常困难。“出土文物是最好的参照。”因为喜欢汉服,芥末阅读过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青年学者董进的《大明衣冠图志》,翻阅了大量的孔府旧藏和古代小说。

但大量的阅读并没能让汉服的历史脉络清晰起来。“我们看到了壁画上的襦裙的样子,但只能够想象衣服的结构。”芥末说,汉服形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圈内的共同认同。

李燕坦言,汉服最基本的形制特点,例如交领右衽,袖口宽大,长度及地等,还是被较好地保留了下来,但常见的汉服与文物实物相比发生了变化,汉服形制的系统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很多事情并不是汉服爱好者能解决的。”芥末表示,考据是十分专业的工作。对于爱好者而言,能够真诚地喜欢汉服就很好,没有必要过于苛求,“我们非常包容,大家才能愉快地玩耍”。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0-1-10,已超过 1 年没有更新,如果文章内容或图片资源失效,请留言反馈,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分享到:
加群

作者: ,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艺唐风-汉服社
原文地址: 《汉服款款走入百姓家 穿汉服“轧马路”的人越来越多》 发布于2020-1-1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汉服款款走入百姓家 穿汉服“轧马路”的人越来越多

欢迎进入艺唐风大家族

QQ扫一扫

汉服款款走入百姓家 穿汉服“轧马路”的人越来越多

微信扫一扫

汉服款款走入百姓家 穿汉服“轧马路”的人越来越多
我的足迹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