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特别声明: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及时下架内容!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每读《红楼》,就像走进了云蒸霞蔚的月殿仙宫,那群巧笑倩然的女子,或着云霏妆花缎织的海棠锦衣,拖着五色锦盘金彩绣绫裙嬉笑着扑蝶而去;或在晚烟霞紫绫子如意云纹衫外披着烟霞银罗花绡纱长衣,温柔地侍弄案头的花草;或着绣刻丝瑞草云雁广袖双丝绫上衣,在雨中提着金丝白纹昙花丝的锦裙,小心翼翼地踩过青苔暗长的石阶;或玉臂上轻挽着丈许来长的湖碧色轻绡,木兰青双绣缎裳配素雪绢云形千水裙,如擎着雾气的莲荷亭亭玉立……衣香鬓影,美不胜收。

汉服纹样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而作为汉服的制作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纹样,始终贯穿于汉服四千多年来发展的各个过程。它是一种有灵且美的特殊语言,凝聚着相应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审美观,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格调、意志和情趣,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汉服纹样

汉服图案纹样种类繁多:日月星辰、珍禽瑞兽、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形文字等尽在其中,内含瑰姿艳逸的气韵和深邃久远的文化,在表现形式及工艺技法上也是变化无穷的:或织金妆花,或圈金掐牙,或描龙绣凤,或纳锦穿花……细看活色生香、尽态极妍。可以说每一笔独出心裁的勾勒,每一幅生动精巧的纹样,背后都有着耐人寻味的韵致。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汉 尚书·益稷

历史上,最早对十二章纹有全面记载的文字见于《尚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从中可知,十二章纹分别对应了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彩羽雉鸟)、宗彝(宗庙礼器,分别饰虎、猿的对尊)、藻、火、粉米、黼(黑白斧子)和黻(两兽相背形)十二种图案。其中日、月、星、龙是为天之象征,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和黻是为地之象征。

十二章纹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日,即太阳,太阳当中常绘有乌鸦,是汉代以后太阳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日中有乌”、“后羿射日”(《淮南子·精神训》等)等一系列神话传说。

月,即月亮,月亮当中常绘有蟾蜍或白兔,是汉代以后月亮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嫦娥奔月”等优美的神话传说。

星,即天上的星宿,常以数个圆形表示星星,各星之间以线相连,组成一个星宿。

日、月、星辰三者代表着三光照耀。

山,即群山,代表着稳重镇定。

龙,即龙形,代表着神异变幻。

华虫,即彩羽雉鸟,甚美,取其有文彩之意。

宗彝,即尊形宗庙彝器,通常为饰虎纹和猿纹的对尊,取供奉、孝养之意。

藻,即水藻,为水草形。取其洁净之意。

火,即火焰,为火焰形,取其明亮之意。

粉米,即白米,为米粒形,取其洁白且能养人之意。

黼,为黑白相次的斧形,刃白身黑。取隔断、果断之意。

黻,为黑青相次的两“弓”形相背纹饰,“亚”形。取其辨别、明察、背恶向善之意。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汉 十二章服

可见十二章纹中一种纹饰即为一章,以刺绣或手绘的方式施于服装的特定部位,后期在工艺、面料的选择上也用缂丝和提花织物。值得注意的是,秦汉以前,十二章纹只是服装上的吉祥纹饰,并不代表服饰的等级制度。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我们的祖先对汉服纹样巧思匠心的运用,不仅仅为了视觉审美的享受,更寄托着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冀望。这些具有神话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寓意的纹样是汉服传统文化与艺术表现密切结合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极其珍贵的内在精神文化价值。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1-3-6,已超过 1 年没有更新,如果文章内容或图片资源失效,请留言反馈,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分享到:
加群

作者: ,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艺唐风-汉服社
原文地址: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发布于2021-3-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欢迎进入艺唐风大家族

QQ扫一扫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微信扫一扫

汉服底魂,十二章纹
我的足迹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