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大学里成立了孔子学院,开设了孔子学堂。现如今,全球各地已建立了500余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座孔子学堂。许多国外大学也开始为学生提供中文选修课,为年轻人提供了解汉语、了解中国的机会。在全球华人喜迎新春之际,那些中国文化的“活名片”--海外汉语教师们,也在以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各种方式,向全世界的人们传播着这种美丽的语言,以及语言背后充满魅力的中华文化。
从学生到老师 始终做文化传播者
2013年9月,张静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来到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工作。虽然在国内主修英语专业,但要独自一人用英文教汉语时,张静既紧张又兴奋。“当学生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对我所讲的一切都充满兴趣时,所有的紧张感都消失了,有时候自己讲得还没尽兴,一节课就很快过去了。”
张静介绍说,卑尔根当地的汉语教学主要是以孔子学院与当地中小学、大学的合作为主,该地区每年大概会有130人左右通过孔子学院的渠道学习汉语。“在挪威,汉语教学主要以卑尔根和奥斯陆为教学中心,有一些华人自己也会开设中文教学机构。虽然汉语在当地并没有像德语、西班牙语那样受众多,但近几年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跟着张静老师学习中文的不仅有小学生,还有当地的一些老人。“我有一名学生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家住在挪威北部离卑尔根很远的地方,因此只能接受远程汉语授课。尽管如此,他依然认真对待,从未缺席过。”小张说,有的时候来上课的学生少,甚至特别累的时候不愿意备课,但想到总会有这样的学生等着自己,就又变得认真起来。“那位学生说,虽然自己现在年龄大了,但也想找机会去看看中国,看看那个他梦寐以求的国家。”
虽然在学生们的眼里,张静是一名老师,可是对于研究生三年级还没毕业,从未走上过工作岗位的小张来说,自己还是个学生。“起初,课堂管理对我来说特别难,在我印象里中国学生上课都很听话,但是外国的学生特别活跃,许多小学生根本坐不住,甚至随意在课上走动,这令我很生气。不过后来我发现,其实活跃的气氛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掌握知识,于是我就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多准备一些有意思的文化知识讲给他们。”
在卑尔根孔子学院,每年春节都会举办文化日活动,学生们也都特别期待这一天。平时爱做饭的张静也拿出了看家本事,带领学生们包各种各样形状的饺子,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尝试,在学生们的眼里,张老师包的饺子很漂亮、很“神奇”。
2014年张静回国之后在一所中学教英语,真正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当初我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现在我教中国学生西方文化,两者其实是有共性的。也许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选择了现在的工作,选择成为一名外语老师,带领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会说汉语的中国人不一定是合格的中文老师
今年已经是韩玉在法国教中文的第四个年头了,这个已经成为“法国媳妇儿”的女孩在法国西南部一个小镇上的高中教汉语,镇子虽小,但每年报名参加汉语学习的人数都能达到30人,韩玉表示,有些学生为了学汉语甚至会去邻近的城市上课。
虽然韩玉现在已经能够在课堂上独当一面了,但刚来法国教课时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中文是我的母语,但并不意味着我能教好中文,语言教学与语言运用完全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教好中文,韩玉去听一些当地老师的课程,学习法国老师的课堂管理方法,也参加当地学区举行的一些教育法培训,慢慢地摸索到良好的汉语教学方式。“当然,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与帮助。”
尽管韩玉与法国家庭生活在一起已经两年多了,但是文化的磨合永远都没有停止,不仅在生活中,在教学中也是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中文词语都能找到对应的法语单词,有的时候要花费很长时间向他们解释。”韩玉说道,“中文词语涵盖的意义太广,有些在我们看来情理之中的解释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并不理解,这就要给他们多介绍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任何语言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做支撑。”
在韩玉教学的学校,学生每年都要重新选择一次第三外语,“法国的学生都比较独立,他们很早就有自己的人生规划,那些从高一就开始坚持学汉语的学生可能因为对中国感兴趣,希望从事与中文有关的工作,甚至对外汉语教学。”
每年春节左右,韩玉教学的高中都会组织一个特别的“中国日”,她会提前跟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打好招呼,准备一些中国菜,也会把教室布置一下。课上,韩玉教学生写书法,课下,她带领大家一起包饺子,学生们能参与其中特别开心。“今年春节,我打算教大家学习剪纸,然后把学生们的作品收集起来帮他们保存,这不仅对他们是一个纪念,在以后学校做汉语宣传时也会有很大帮助。”
韩玉说,她很荣幸能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把中国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外国人。她不仅在法国的课堂上推广汉语知识,更是把中国人的习俗与优良传统带到了她的法国家庭中,她笑着说:“现在我的公公婆婆有时候都会学说一点汉语呢!”
与中国结缘 回家乡推广汉语教学
来自印尼丹戎布拉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陈佩英认为,如今各个国家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对于外国人来说,能够掌握汉语在就业上会有很大优势,许多学生毕业后都会到中资企业,因此现在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增加。
近几年来,汉语在印尼的传播可谓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甚至很多非华裔的学生也选择中文系,很多企业也给他们的员工进行汉语培训。同时,很多正规学校都把汉语纳入课程设置,如今汉语在整个印尼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在陈佩英看来,孔子学院对汉语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不仅借此更系统地学习了汉语,也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不过,目前当地的汉语人才还很稀缺,她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汉语教师来到这里帮助推广汉语教学。
陈佩英院长与中国也有着不解的情缘。她从小就喜欢中国电影与音乐。2005年,陈佩英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中国攻读硕士,她说:“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8月28日,当我踏入向往已久的北京语言大学的校园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2009年,她又获得了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返回母校攻读博士学位。
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陈佩英表示,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习一种语言不仅是掌握他的听说读写,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对语言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样也会避免在语言表达上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误会。”因此,在印尼丹戎布拉大学孔院也会经常举办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会让学生们学习中国乐器、武术、书法剪纸、踢毽子等,学生们很乐于自己登台表演。
今年春节,印尼丹戎布拉大学孔子学院同往年一样组织了联欢活动,学生们在中国老师的帮助下提前准备节目,编排武术表演、进行民乐演奏和中文歌曲的演唱,学生们都很高兴能借此机会展现平时所学的中华才艺。陈佩英说,今年2月18日,学生们还会在商场进行演出来庆祝春节。“我希望能够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感受中国的节日气氛,也能够展现学生们不同的一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