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女孩为扩大汉服影响力 建立热爱汉服组织

特别声明: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及时下架内容!

在遂宁街头有30余名汉服爱好者,他们平均年龄不足23岁,每天身着直裾、袄裙或襦裙、短褐等传统汉服逛街,或聚在一起诵读《诗经》等国学经典,学刺绣、练书法、作水墨画等,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却常被市民误认为是“作秀”。对于这样的怀疑,他们的回答是,穿汉服既能传承传统文化,也能陶冶个人性情,提升气质修养。

为扩大汉服影响力 建立热爱汉服组织

“3月20日,我们将举行祭花神的花朝节,有许多汉服爱好者将参加活动。”3月10日,遂宁一位年仅18岁的高中女生王琳(化名)接到QQ群消息,邀请其参加汉服爱好者举办的活动。她有点小激动和期待,急忙拿出以前购买的粉色汉服,将其熨平后放好,准备参加活动时穿。

王琳收到的邀请是由刘琼创建的QQ群发出的,刘琼计划在今年3月20日带着姐妹们在遂宁市河东新区开展一场祭花神的汉族传统节日“花朝节”。刘琼说,经几名汉服爱好者商议并拟定活动实施方案,开始向遂宁所有学校招募志愿者,并将爱好汉服作为招募志愿者的唯一条件。

刘琼,今年28岁,遂宁人,是一位白领,也是一名资深级汉服爱好者。她发起并组织了汉服社,在工作之余,她负责召集成员定期聚会。今年元宵节,她曾邀数十名成员在遂宁桃花山宜园内举行了一场以宣传汉服等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当时还邀请了多名遂宁文化界人士参与。

汉服社每年都在元宵、端午、春分等传统节日时举行活动,每次活动除要求成员全部身穿汉服外,还会将研读国学经典、学弹奏古代乐器、刺绣、唱昆腔等传统文化形式作为成员必修功课。

首次穿汉服上街 被戏称为“如花”

刘琼的哥哥也是一名汉服爱好者,常去成都参加汉服爱好者组织的聚会,带回许多穿汉服的照片。刘琼觉得照片中哥哥身上色彩鲜艳、款式奇异的衣服很有趣。随后,她与哥哥一起去成都参加类似活动,从此对汉服深深着迷。日常生活中的多数时候,她都穿汉服,与朋友行传统礼仪。

在汉服爱好者之间,彼此敬称“同袍”,此称呼起源于《诗经》。2013年春节,刘琼觉得推崇汉服等传统文化很有益,希望在遂宁找到“同袍”,发扬汉服等传统文化。那时,遂宁了解与认识汉服的人不多,她记得第一次穿着汉服上街找同袍,竟有人称她“如花”,让其有些忍俊不禁。

为尽快找到同袍,刘琼在网上发帖寻找汉服爱好者,也曾搜集许多与汉服有关的资料,学习大城市中汉服组织的经验等。她建立了QQ群和汉服组织,召集同城的汉服志愿者。第一批加入QQ群的爱好者是群高中女生,“她们中有人比我还了解汉服。”

截至目前,汉服社已有常年参加活动的成员30余名,其年龄均在16至22岁间,且成员中女生数量是男生的两倍。现在刘琼因工作较忙,已将群内的事务交给了几名较活跃的女孩打理。“年轻人容易接受传统文化,也热衷于搞传统文化活动。”刘琼说。

为让更多人认识汉服“同袍” 常穿汉服逛街

22岁的内江姑娘郑婧在成员中已经是一位大姐,郑婧在遂宁念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专业。她自幼喜爱传统文化,高二时最喜欢看《周易》等传统国学经典。2012年,郑婧在旅游时见其他人穿着汉服,于是开始迷恋上汉服,或带有汉服元素的衣服。

但郑婧从没穿过一套真正的汉服,直到今年元宵节前的一场表演,她才第一次穿上汉服。那天,郑婧原本已在网上订做了一套浅绿色的汉服袄裙,因快递延误而没收到衣服,登台前她只得临时借用“同袍”的服装。

郑婧说,大多数人都不认识汉服,常将汉服与韩服、和服、旗袍等服装混淆。一次她穿汉服去打车逛街,的哥说了句令她颇为尴尬的话:“哇!穿越了,美女是唱戏的?”郑婧虽然有些懊恼,但仍耐心为司机解释。她说,因现代人穿汉服的不多,汉服一直停留在“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止于拍照”的困境,只有汉服爱好者多穿,让大家多看看,才能让公众认识。

为让更多人了解与认识汉服,无论在学校、逛街,还是看电影,郑婧都会穿着心爱的汉服出行。若被人误会,她就停下脚步,为其解释汉族的文化。此外,郑婧认为,穿汉服既可传承文化,还能提升女孩气质,端正女子仪态。

本文最后更新于2016-3-10,已超过 1 年没有更新,如果文章内容或图片资源失效,请留言反馈,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分享到:
加群

作者: ,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艺唐风-汉服社
原文地址: 《遂宁女孩为扩大汉服影响力 建立热爱汉服组织》 发布于2016-3-1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遂宁女孩为扩大汉服影响力 建立热爱汉服组织

欢迎进入艺唐风大家族

QQ扫一扫

遂宁女孩为扩大汉服影响力 建立热爱汉服组织

微信扫一扫

遂宁女孩为扩大汉服影响力 建立热爱汉服组织
我的足迹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