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福建省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史专家陈章汉应邀到福州文学院开讲。讲座以“赋里闽都”为题,拓展了运用“文化眼”探究和解读闽都文化的辞赋创作新思路。
陈章汉的辞赋、楹联创作,是他在白话文创作之外的独特路数。从他2000年创作的“首赋”《闽都赋》开篇后,《春声赋》《鼓山赋》《马江赋》《长乐赋》《福建师大百年赋》《华南女院百年赋》《闽商赋》《福清赋》《永泰赋》《旗山赋》《福州温泉赋》《寿山石赋》《三坊七巷赋》《凤丘鹤林赋》《嘉登琅岐赋》等福州题材的赋文陆续亮相,好评如潮。另有不少楹联作品以撰并书的形式,刻于镇海楼、三坊七巷以及西湖、左海、闽江、乌山等多处公园景点。这些赋文楹联作品,以传统文学形式来展现,是当前福州作家群坚守“文化自信”的一个缩影;更以一种高雅隽永、余音绕梁的气质,为福州“穿上汉服”,生动再现了福州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以及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讲座上,陈章汉回顾自己如何从上个世纪的散文、报告文学乃至儿童文学创作,跨入新世纪后转而致力于辞赋创作的经历,还就这些年来有关闽都文化题材的个人创作实践,结合具体的个性化文本进行分析,试谈赋文创作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可能。
他多次表达自己对于闽都的热爱,“闽江之水养育了我,有福之州容纳了我”,于是,他将一座城装进赋里,将闽都山水写进赋中,将自己对这座城的热爱化为一篇篇赋文,及至楹联碑铭,以飨这片土地上的读者。
谈及运用传统的赋体形式把福州的地域文化传播出去,陈章汉用“现代骨与传统魂”作比喻,并表示:“作家的笔墨应当属于时代。”他认为,文体是为内容服务的,写东西要有一种创作需求,即弘扬历史要与文化需求相结合,如此一来,内容也就变成社会文化的载体,很有意义。
活动吸引了80多位观众到场分享,现场还免费向与会观众派送《童年真好》《诗想长安》《福州开先人物画传》等多种图书共计两百余册,营造“书香榕城”的文化氛围。
本次讲座由福州市文联、福建省作协青年作家委员会主办,福州文学院、福建省耕读书院承办。
陈章汉简介
陈章汉,1947年出生,祖籍莆田。福建师大中文系毕业。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编审。曾任福州市文联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史馆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省爱国拥军书画院执行院长、“榕城十老”书法艺术沙龙主席、耕读书院院长。出版有文学、美学、辞赋、文史、书法类作品集20余种,获省级以上创作奖、编辑奖近60项,含省文学奖和省政府百花奖9项。
评论